
你是不是常常設定一些目標,像是減肥、學音樂、學英文、運動…,但最後卻是不了了之無法達成, 其實這個問題可能不是出在你缺乏毅力,而是設定的目標本身就「不夠聰明(SMART)」,一個好的目標需要經過縝密的規劃與清晰的定義,才有機會達成目標,就讓我們一起來學一下SMART原則,讓你的目標不再是紙上談兵。
〈延伸閱讀: KPI是什麼?網站KPI指標怎麼擬定?〉
SMART是什麼?
SMART由George T. Doran於1981年提出,是一套目標檢核工具,SMART原則可以幫助人們「有效的設定目標與達成目標」,SMART是五個英文單字的縮寫,分別代表的要素是Specific(具體)、Measurable(可衡量)、Achievable(可達成)、Relevant(相關)、Time-bound(有時限)這五項。
SMART 5大要素

S - Specific (具體):目標清晰、詳盡、很具體
目標必須清晰且具體,不能有任何模稜兩可的空間,具體的目標能幫助執行者「準確理解需要完成什麼」、「為何重要」,以及「如何達成」 ,目標具體定義可以明確了需要完成的任務,也為後續的細節規劃打下良好基礎。〈延伸閱讀: 五力分析是什麼?王品集團的五力分析〉
模糊目標:「我想改善我的健康狀況。」
具體目標:「我想要持續跑完5公里。」
M - Measurable (可衡量):進度量化可以被追蹤
「可衡量」指的是,目標的進展可以用「具體的標準來追蹤」,一個可量化的目標,能讓執行者清楚看見自己走了多遠,以及距離終點還有多長的路 。可衡量的目標是:「每週會跑3次,每次增加0.5公里的距離,直到我能持續跑完5公里為止。」 透過這種方式,目標的進展就能隨著時間被有效監控 。
A - Achievable (可達成):目標是可以實現的
設定目標時,必須考量到現有的資源與限制,確保它是實際且可達成的 ,目標太誇張,容易導致挫折,太容易達成的目標,也可能讓人缺乏動力 ,沒有挑戰性。可達成的目標是:對於一個從未跑完超過一公里的人來說,想在一個月內完成一場半馬的馬拉松,就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目標 ,更可行的目標應該是:「在三個月內,能夠中途不停的跑完5公里」,這個目標設定考量了個人體能,並為成長預留了空間。
R - Relevant (相關):確保目標與長期規劃有關聯
一個好的目標項目,應該要跟你的規劃有正相關,目標要能融入你的生活、工作、人際關係的藍圖中,確保時間與精力都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。項目必須與目標相關:如果你的長期目標是「變得更健康」,那麼規律跑步就是相關的項目,如果目標是提升工作技能,那麼規律跑步可能就跟優先事項不一致 。
T - Time-bound (有時限):目標有明確的截止日期
任何目標都應該設定一個期限,以創造急迫感,避免計畫被無限期延宕 ,明確時限不僅能提供動力,也能在固定的時間內追蹤進度 ,明確的期限,會讓目標的執行更有動力。有時限的目標是:「我將在兩個月內,達成持續跑完5公里的目標。」
進階版的「SMARTER」原則
除了傳統的SMART框架外,一些專家還額外加入了E和R兩個字母,將其升級為「SMARTER」框架 ,這兩個新增的元素分別是評估 (Evaluation) 與審視 (Review) ,SMART 變成SMART「ER」。
E - Evaluation (評估):定期檢視,動態調整
「評估」指的是在過程中定期檢視目標是不是還在軌道上,是不是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,這個步驟可以判斷哪些策略有效、哪些需要改變。評估案例:當你發現原訂的跑步計畫因為工作時間難以執行,經過評估之後,發現「需要修改每週的訓練時間」,讓跑步更容易執行 ,這時候就能調整計畫避免失敗。
R - Review (審視):完成後的反思與學習
「審視」則是在目標完成或未達標之後,對整個過程進反思 ,很像是圍棋的「覆盤」,這樣的反思有助於經驗的累積,回顧目標為何成功?為何失敗?能為未來的規劃提供寶貴的經驗。
審視案例:完成跑5公里的目標後,你發現早晨跑步比晚上更有效率,這個資訊就能為未來的跑步計畫提供參考資訊。
SMART範例一:業務可以提升業績
SMART 目標:「我想提升我的業務業績平均每月100萬。」
- S (具體): 我要透過開發「傳統產業」的新客戶,來提升個人業績,目標是成功簽下 3 張新客戶訂單,且每張訂單金額至少需達到35萬元以上。
- M (可衡量): 每週至少30次新客戶的電話開發(Cold Call),每週安排4場實體拜訪或線上會議,最終衡量標準是「月業績報表」,新客戶帶來的業績收入明確達到100萬元。
- A (可達成): 公司提供的客戶名單搜尋系統中有潛在客戶名單,且公司產品在價格與品質具備市場競爭力,我每週可以專注投入約15小時在新客戶開發上,並能向資深業務主管請教談案技巧。
- R (相關): 開發新客戶並提升業績,直接關係到我的「個人業務獎金」、「公司紅利獎金」、「年度績效考核」,達成此目標不僅能增加收入,也能為公司開拓新的客源,支援部門「擴大市場佔有率」的年度目標。
- T (有時限): 我計劃在本季達成這新台幣300萬元的業績目標。
SMART範例二:存下人生第一桶金
SMART 目標:「我想存到200萬」
-
S (具體): 我要為「購置預售屋頭期款」這個目的,存下人生第一桶金200萬元,並將這筆錢存在穩定可靠的基金、股票、ETF。
- M (可衡量): 每月固定存入2萬元至指定帳戶,每年年底檢視年度存款總額與投資收益,投資年化收益最少要5%,確保總資產成長進度符合預期,最終目標是帳戶總金額(本金+投資收益)達到 200 萬元。
- A (可達成): 目前每月收入穩定,透過嚴格執行預算控制(例如:減少不必要的娛樂開銷、控制生活預算)、每年將年終獎金的50%存入,以及定存、ETF等相關投資來加速累積,這個目標是可行的。
- R (相關): 存到200萬是實現「30歲前存買房的頭期款」這個人生規劃的第一步,這筆資金能給我財務安全感,並讓往後人生選擇上更有彈性,希望可以早點存到退休金。
- T (有時限): 我計劃以 7 年 為期,從明年1月1日開始,持續執行到第7年的12月31日,準時達成200萬存款的目標。
結論
SMART原則不只是一套理論,更是一套很務實的行動工具,從「具體」出發,確保目標清晰,透過「可衡量」來追蹤進度,以「可達成」與「相關」確保計畫可行,最後用「有時限」來推動執行,進階的SMARTER框架則是一個「動態過程」可以不斷的評估與反思,找一個你最想完成的事,試著用SMART原則設定一份清晰、聰明、可執行的行動計畫吧。〈延伸閱讀: 2025 SEO終極指南|一次掌握十大核心問題、實戰三步驟與專家學習清單〉
(本文為達文西數位科技所有,禁止文圖使用)
邁入網站與SEO工作已經超過20年,喜歡探索新知與研究技術,總是希望給您最適合的解決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