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時候很容易懷疑是不是還不夠前面,是不是要再塞多一點關鍵字,甚至懷疑是不是演算法又偷偷改版,但實際上問題通常不是排名不夠好,而是你花了很多力氣,卻寫錯了那個正在搜尋的人。同一組關鍵字背後,可能藏著完全不同的搜尋意圖(Search Intent):
-
有人只是想先搞懂原理
-
有人正在比價、看推薦
-
有人只是想找到某個登入頁或品牌官網
-
有人已經準備刷卡,只是在找優惠方案
不少SEO教學都提到,比起頁面速度等技術細節,「搜尋意圖是否吻合」對排名有更「壓倒性」的影響,Google官方文件也說,內容是否符合搜尋意圖,是排序時關鍵考量之一。這篇我們不會帶你背理論,而是直接用「搜尋意圖」這個軸,把你手上那份關鍵字清單整理成一張「會排名、也能變現」的內容地圖,讓每一種搜尋,都有對應得上的頁面與行動。
什麼是搜尋意圖?先搞懂「螢幕外面那個人」
搜尋意圖的定義:他不是在打字,他在完成一件事
搜尋意圖,就是使用者在搜尋某個關鍵字時,真正想完成的那件事,有人想學會一個步驟,有人想找回常用網站,有人在做功課,有人準備購物,關鍵字只是畫面上的文字,搜尋意圖才是背後那個人手上的待辦清單,他可能在完成一個任務,在解決一個麻煩,在做一個決策,或者在網路裡找一個可以信任的對象。
關鍵字 vs 搜尋意圖:同一串字,完全不同劇本
以iPhone17這個關鍵字來說,背後可能同時存在好幾種搜尋意圖:
-
想看規格、發表重點、和上一代差在哪(資訊型搜尋意圖)
-
想直接點進Apple官網或某家電信的方案頁(導航型搜尋意圖)
-
在比較「iPhone17 vs 16」、「哪家資費最划算」(商業型搜尋意圖)
-
已經準備問:「哪裡有現貨?多少錢?可不可以分期?」(交易型搜尋意圖)
畫面上你只看到「iPhone17」五個字,但他腦子裡想的是「了解?比較?下單?」,每一種搜尋意圖都不一樣,如果我們只看到「這個字搜尋量很高」,就急著丟一篇大補帖或硬開一個產品頁,很可能永遠接不到那些真正要比較、要購買的那群人。
搜尋意圖 vs SERP:Google要怎麼「猜」使用者想要什麼?
Google的目標,是「整理全球資訊,讓人人都能取用」,它靠的不是魔法,而是一整套演算法 + 使用行為資料,來判斷每個關鍵字背後的搜尋意圖,可以把事情簡化成3個步驟:
-
看關鍵字本身的字面有沒有「是什麼、教學、推薦、價格、附近」這類線索?
-
看SERP(搜尋結果頁)長相是部落格文章、影片教學、商品卡、地圖列表,還是品牌首頁?
-
看使用者的行為回饋會點哪一種結果?停留多久?是不是又馬上改搜別的字?
很多實戰文章都提到:Google會根據使用者行為,不斷調整搜尋結果的版型,讓呈現出來的內容更貼近搜尋意圖,做到最後,你會發現:SEO的核心,不再只是「塞對關鍵字」,而是「做出剛好符合搜尋意圖的頁面」。
搜尋意圖的 4+1 類型:資訊、導航、商業、交易、本地
實務上,大多數SEO會把搜尋意圖拆成4類:資訊型、導航型、商業型、交易型,如果你在台灣有門市或在地服務,那就是第5類「本地型搜尋意圖」。
資訊型搜尋意圖(Informational):先搞懂一件事,還不急著掏錢
這群人現在的任務很單純:先搞清楚狀況,「我到底在幹嘛?」常見關鍵字長這樣:
-
「搜尋意圖是什麼」
-
「乳膠枕頭怎麼選」
-
「刷卡換現金流程」
-
「如何煮出好喝的咖啡」
適合的內容形式:
-
教學文、懶人包、完整指南、拆解文
-
文字清楚、不堆術語,有圖表更好
你的工作只有一個:把事情講清楚、定義說明白,讓讀者對這個主題不再霧煞煞。
導航型搜尋意圖(Navigational):他早就知道要去哪,只是懶得打網址
導航型搜尋意圖,是「我已經有目的地,只是用Google當捷徑」,常見例子:
-
「達文西數位行銷」
-
「OO銀行網銀登入」
-
「蝦皮賣家中心」
-
「蘋果」卻出現Apple官網,而不是紅色水果
適合的頁面:
-
品牌首頁、登入頁、功能入口頁
這種搜尋意圖不需要長篇故事,也不需要太多說服,讓他在最少的點擊裡,抵達想去的地方就好。
商業型搜尋意圖(Commercial Investigation):做功課階段,需要你「陪他收尾」
這群人已經知道自己需要某種產品或服務,現在正在不同品牌、不同方案之間拉扯,常見關鍵字:
-
「2025免費Logo設計生成器推薦」
-
「台北刷卡換現金推薦」
-
「床墊推薦」
-
「乳膠枕頭牌子推薦」
適合的內容形式:
-
評比文、排行文
-
使用心得、案例分享
-
清楚的比較表
你的角色不是從頭上課,而是幫他做決定:「如果你是A類型,適合走哪條路;如果是 B 類型,怎麼選比較穩。」
交易型搜尋意圖(Transactional):人已經走到門口,只差你把門打開
交易型搜尋意圖,代表他已經「決定要買」,正在找最順手的入口,常見關鍵字:
-
「乳膠枕頭 價格 / 特價」
-
「刷卡換現金 線上申請」
-
「RWD網站設計 報價」
這裡最需要的內容是:產品頁、申請頁、報價頁、立即預約 / 下單頁,這類頁面的任務,只有一個:拿掉所有讓他可能猶豫不決的東西,讓他安心按下那顆按鈕,流程寫清楚、價格講明白、保固與退換條件交代清楚,常見疑慮直接在頁面上就幫他回答。
本地型搜尋意圖(Local):找得到、看得順眼、敢不敢走進來
只要關鍵字裡出現「地名」或「附近」,多半就是本地型搜尋意圖:
-
「桃園牙醫診所推薦」
-
「台中室內設計公司」
-
「我附近 好喝牛肉湯」
適合的內容:
-
門市頁、店家介紹頁、Google 地圖優化
-
在地評價整理、實際作品與環境照片
使用者腦中只在乎三件事:
-
找不找得到你?(地址、地圖、停車)
-
看起來有沒有在做我需要的那件事?(服務內容、專長)
-
這家我敢不敢打電話或走進去?(評價、真實照片)
搜尋意圖常用的關鍵字範例一覽表
| 搜尋意圖面向 | 範例關鍵字 | 適合頁面類型 | 建議主要CTA |
|---|---|---|---|
| 資訊型 Informational |
搜尋意圖是什麼 牛肉湯怎麼煮 |
教學文 懶人包 長文部落格 |
下載清單 訂閱電子報 看延伸閱讀 |
| 導航型 Navigational |
達文西數位行銷 OO銀行網銀登入 |
品牌首頁 登入頁 功能入口頁 |
直接導向登入/功能區 |
| 商業型 Commercial |
乳膠枕頭推薦 刷卡換現金哪家好 |
評比文 排行文 案例頁 |
索取方案 預約諮詢 加入Line |
| 交易型 Transactional |
RWD 網站設計報價 線上刷卡換現金申請 |
產品頁 報價頁 線上申請表 |
立即填表 馬上預約 線上下單 |
| 本地型 Local |
桃園牙醫診所推薦 台中室內設計公司 |
店家介紹頁 地圖頁 門市頁 |
打電話 導航帶路 預約門診 / 估價 |
搜尋引擎怎麼判斷搜尋意圖?
幾篇台灣SEO文都提到一個共識:搜尋引擎「好不好用」,關鍵在能不能抓準搜尋意圖,你可以把Google想成一個很認真的櫃檯人員,它會綜合下面幾件事:
-
關鍵字本身,例如:「推薦、比較、價格、附近、教學、是什麼」,這些字眼本身就帶著搜尋意圖線索。
-
SERP版型,同一個關鍵字,有時候搜尋結果一片都是影片,有時候是一排商品卡,有時是地圖+店家卡片,這其實就是Google在「示範」它如何詮釋這個搜尋意圖。
-
使用者行為,哪一種結果被點得多?讀者停留多久?會不會立刻改搜別的字?
-
演算法模型(RankBrain、BERT 等),專門負責讀懂語意、上下文,猜出更完整的搜尋意圖,不需要把演算法研究到博士等級,但一定要養成一個習慣:在優化任何關鍵字之前,要先看「搜尋意圖」到底長什麼樣。
如何判斷一個關鍵字的搜尋意圖?
步驟一:打開Google,先看「長相」再談策略
第一步是打開Google,先看長相再談策略,很多團隊開會時會直接在會議室裡討論要不要做某個關鍵字,卻沒有人實際把那個字打進搜尋框,你可以先搜尋一次,看看第一頁主要是文章,影片,商品卡還是地圖,也看一下標題文字的氛圍,是教學與攻略比較多,還是報價與方案偏多,也順便注意有沒有常見問題區塊與論壇型內容,這一頁本身就是一份搜尋意圖報告,而且是搜尋引擎幫你做好的。
步驟二:從字面拆出「他到底想幹嘛」
第二步是從字面拆出他到底想幹嘛,多數搜尋意圖其實藏在關鍵字本身,當你看到搜尋意圖是什麼,搜尋意圖教學,搜尋意圖有哪些這樣的字眼,就知道這是資訊型搜尋意圖,在看到搜尋意圖操作懶人包,搜尋意圖怎麼運用在SEO排名時,這就比較偏商業型搜尋意圖,一旦關鍵字變成搜尋意圖顧問,搜尋意圖課程,搜尋意圖方案價格,很明顯已經踩到交易型搜尋意圖的段落,如果裡面再加上地名,就會同時帶上本地型搜尋意圖的特徵。
步驟三:用工具和AI當「先發整理工」
第三步是讓工具與AI當先發整理工,不需要每一個字都人工分類,先用關鍵字工具把相關字詞拉出來,再用AI幫忙把這些字依照搜尋意圖分成幾群,工具可以告訴你每一群大概的搜尋量,以及搜尋結果頁上主流的頁面類型,AI則可以幫你從讀者角度整理出常見問題與決策考量,最後再由人來做收斂與取捨。
步驟四:把「搜尋意圖」跟「搜尋量」一起看
第四步則是把搜尋意圖和搜尋量一起看,搜尋意圖告訴你這個字在問什麼,搜尋量則告訴你這樣的需求有多大,有些關於搜尋意圖的關鍵字可能搜尋量不高,但商業價值很高,有些純知識型的搜尋意圖搜尋量驚人,卻離成交很遠,對於資源有限的團隊,這一步很重要,你要的不是最多的流量,而是最貼近營收與目標的那一群搜尋意圖。
搜尋意圖變成內容地圖:用達文西數位科技的SEO服務示範
同樣是在找「SEO」,使用者也可能在不同階段:
- 一開始只是聽人說做SEO可以讓網站流量變好,想知道「SEO 到底是什麼,對我有沒有用」
- 接著開始比較各家SEO公司和方案,會問「哪一間比較懂我的產業,我適合哪一種合作模式」
- 最後才會進入「要不要找達文西數位科技,哪一種方案,什麼時候開始合作」
如果你只用一篇「SEO大補帖」想全部包起來,最後結果通常是每一段都淺淺帶過,認知、考慮和決策這三種不同的搜尋意圖都沒有被好好照顧。
Intent × Funnel:從「知道有SEO這件事」到「決定找達文西合作」
你可以用漏斗來整理和達文西數位科技SEO服務相關的搜尋意圖:
- Awareness(認知):SEO是什麼SEO怎麼做 網站為什麼需要SEO
- Consideration(考慮):SEO公司怎麼選SEO外包推薦 達文西數位科技SEO評價
- Decision(決策):達文西數位科技SEO報價SEO顧問諮詢SEO方案價格
對應的搜尋意圖與頁面形式就會很清楚:
- 認知→資訊型搜尋意圖→解釋SEO原理與優缺點的入門型部落格文與教學頁
- 考慮→商業型搜尋意圖→比較不同SEO合作方式的觀點文,搭配達文西實際案例與服務
優勢說明
- 決策→交易型搜尋意圖→達文西數位科技的SEO服務頁,清楚寫出方案內容與報價,附上預約諮詢與聯絡表單
達文西SEO服務主題的內容地圖示範
| 漏斗階段 | 搜尋意圖 | 可能關鍵字 | 建議頁面規劃 |
|---|---|---|---|
| Awareness | 資訊型 搜尋意圖 |
SEO是什麼 SEO怎麼做 SEO對網站有什麼幫助 |
部落格文章:用故事和案例說明SEO的原理與限制,拆解常見迷思,讓初次接觸的人可以理解為什麼需要長期經營,而不是一次性操作 |
| Awareness | 資訊型 搜尋意圖 |
SEO和關鍵字廣告差在哪裡、SEO需要多久見效 | 部落格文章:整理SEO與廣告的差異,說清楚預算配置邏輯與時間軸,讓老闆可以先用正確期待值看待SEO成效 |
| Consideration | 商業型 搜尋意圖 |
SEO公司推薦 SEO外包怎麼選 達文西數位科技SEO好不好 |
比較與觀點文:從產業經驗,合作模式,報表透明度等角度,分享如何評估SEO團隊,同時自然帶入達文西數位科技的做法與案例連結 |
| Consideration | 商業型 搜尋意圖 |
SEO成功案例 工業 SEO案例 醫療SEO 案例 |
案例專區或深度案例文:依產業分類呈現合作前後的變化,說明目標設定,內容策略與搜尋意圖拆解方式,讓讀者看到實際成果和思考過程 |
| Decision | 交易型 搜尋意圖 |
SEO服務價格 SEO 顧問方案 SEO合約怎麼簽 |
服務著陸頁:清楚列出達文西數位科技SEO服務項目,合作流程,費用範圍與常見問答,放上明確的表單與聯絡方式,降低決策的模糊感與風險感 |
| Decision | 交易+本地搜尋意圖 | 台中SEO公司 台中SEO顧問 達文西數位科技地址 |
公司介紹與聯絡頁:呈現公司位置,服務範圍,團隊簡介與實體會議方式,讓在地搜尋的人可以很快找到路線,約時間面談或安排線上會議 |
當「達文西數位科技的SEO服務」被這樣拆成一張內容地圖時,你就不會再期待一篇SEO大補帖撐起整個官網,而是看得到一條從認知到考慮再到決策的完整路徑,讓不同階段、帶著不同搜尋意圖來到網站的人,都有一個對得上狀態的頁面可以停下來,下一步要學更多,還是要開始評估合作,就會有自然銜接的方向。
不同搜尋意圖的內容寫法:標題、架構、CTA一起調整
資訊型搜尋意圖:用「教學+拆解」,先把信任墊起來
資訊型搜尋意圖的任務很單純:讓讀者覺得你講得通,而且願意把接下來的問題交給你。能不急著賣,就先不要賣。當你把搜尋意圖相關問題講清楚,他自然會回來問:「那接下來要怎麼做?」
標題範例
架構
具體情境開場 → 拆解概念 → 給出可操作的步驟和範例
CTA
下載清單、延伸閱讀、訂閱電子報、加入Line拿SOP
商業型搜尋意圖:用「比較+案例」,陪他做最後一圈功課
這一段的人已經決定「要買」,只是還沒決定「要買哪個」。這裡重點不是證明自己多厲害,而是讓讀者有能力替自己做決定,而你剛好幫她完成最後一步。
標題範例
「2025免費Logo設計生成器推薦:10個工具實測比較」
架構
說明比較基準(價格、授權、中文介面、學習門檻…) → 列出候選清單 → 做一張清楚的比較表 → 用幾個真實情境幫他縮短選擇時間:「如果你是A,就選1;是B,就選2」
CTA
索取方案、預約諮詢、下載選購清單
交易型搜尋意圖:別再上課了,讓他安心按下那顆按鈕
到了交易型搜尋意圖的頁面,對方基本上已經想好了:「差不多就是你了。」這時候如果你還在講「什麼是…、為什麼需要…」,讀者會開始懷疑你是不是也不太確定自己在賣什麼。這種頁面只有一個任務:幫他下定決心,而不是讓他看一看又開始猶豫。
內容重點
-
產品規格、方案差異、價格
-
實際使用流程、交付方式
-
保固、售後、風險與退換條件
-
常見疑慮的快速解答
CTA
-
「立即填表」
-
「加入 Line 詢問」
-
「預約諮詢」
-
「馬上下單」
本地型搜尋意圖:3秒鐘建立「這家看起來可以去」的感覺
本地型搜尋意圖背後,多半是很具體的生活情境,例如「我現在就想看牙醫/找設計師/找一碗牛肉湯。」
優先排出來
-
地點、交通方式、停車資訊
-
服務內容、專長項目、適合族群
-
真實照片:環境、作品、動線
-
Google評價摘要與關鍵評論
目標是讓讀者在10秒內可以回答自己三個問題
-
這家在哪?我去不去得到?
-
看起來有沒有在做我需要的那件事?
-
這家我敢不敢打電話或走進去?
搜尋意圖優化的3大實戰技巧
綜合幾篇台灣的搜尋意圖教學,大家其實都圍繞在同幾件事,以下是我們的整理:
技巧一:讓「內容形式」跟搜尋意圖對得上
-
資訊型搜尋意圖 → 深度教學、懶人包、圖文並茂
-
商業型搜尋意圖 → 比較表、評測、排行、案例故事
-
交易型搜尋意圖 → 產品頁、申請頁,重點是流程與安心感
-
本地型搜尋意圖 → 店家頁、地圖資訊、實景照片、評價
如果搜尋結果一片是商品卡,你卻硬塞一篇五千字觀念文,那就是「搜尋意圖不匹配」,排名和CTR自然不會好看。
技巧二:在同一主題內,安排「搜尋意圖接力」
不要再期待一篇內容通吃所有搜尋意圖,更實際的做法是:同一個主題,用多個頁面來承接不同階段的搜尋意圖,例如:「搜尋意圖」這個主題,就可以拆成:
-
資訊型:「搜尋意圖是什麼?4種搜尋意圖+範例一次看」
-
商業型:「搜尋意圖操作懶人包:如何用搜尋意圖提升SEO排名?」
-
交易型:「搜尋意圖顧問服務/關鍵字策略工作坊」到達頁
中間再靠內部連結與CTA,把讀者沿著搜尋意圖一路接過去。
技巧三:定期回頭檢查「搜尋意圖有沒有變」
搜尋意圖不是一成不變的,定期回頭檢查搜尋意圖有沒有變,搜尋習慣會變,工具會變,法規與市場也會變,一個幾年前還是資訊型搜尋意圖為主的關鍵字,可能會慢慢出現更多比較與評價文,甚至最後變成交易型為主,你可以選擇每半年或每年把重要關鍵字跑一遍,檢查搜尋結果頁是不是長得不一樣,如果變化很大,就代表這個主題背後的搜尋意圖已經移動了,需要重新調整內容形狀。
常見錯誤:只看關鍵字,不看搜尋意圖
錯誤1:所有流量都往首頁推
首頁應該是品牌門面與總入口,不是「所有搜尋意圖都導回來再說」的集散地,資訊型、商業型、交易型、本地型搜尋意圖,都應該有自己的承接頁面,而不是全部擠在首頁那一屏。
錯誤2:資訊型搜尋意圖硬塞成交CTA,結果跳出率飆高
讀者搜尋「刷卡換現金是什麼」,點進你的頁面,第一屏就看到「立即申辦立刻折多少」,不是不能提服務,而是順序要對:先讓他懂,再讓他選要不要用你的服務。
〈延伸閱讀:CTA是什麼? 一個好的CTA怎麼做?〉
錯誤3:同一個搜尋意圖被拆成好幾頁,結果都在搶自己
例如把「乳膠枕頭推薦」拆成 5–6 篇內容差不多的文章,結果就是你自己在搜尋結果裡互搶,比較健康的做法:一個主要搜尋意圖 → 一個主力頁面 → 其他頁面用內部連結支援它。
錯誤4:完全不看SERP,就先決定要做什麼形式
有時候關鍵字看起來很像教學型,但搜尋結果頁上其實充滿了商品與比較,有時候你以為是純商品字,結果搜尋結果頁上其實是各種實用教學與選購指南,如果不先觀察,就很容易讓內容形式與搜尋意圖錯位,最後抱怨演算法不公平,其實只是沒有對準正在搜尋的人。
FAQ:關於搜尋意圖,大家最常問的7個問題
Q1. 搜尋意圖會不會變?要多久檢查一次?
會,而且比你想像中快。新產品、新法規、新工具出現,搜尋意圖都可能跟著變,建議:至少每6–12個月重看一次重要關鍵字的SERP,一旦發現CTR或轉換掉得很怪,就先檢查搜尋結果有沒有長得不一樣
Q2. 同一個關鍵字可以同時打兩種搜尋意圖嗎?
可以,建議一個頁面專心服務一種主要搜尋意圖,其他意圖用延伸閱讀或內部連結接出去,在同一頁硬塞「教學+報價+門市資訊」,通常會變成每一塊都不夠深,誰也沒被好好服務。
Q3. B2B跟B2C的搜尋意圖操作,有什麼不同?
-
B2C搜尋意圖:推薦、比較、評價、本地店家居多
-
B2B搜尋意圖:規格書、應用案例、白皮書、技術比較、整合方案更多
本質上是一樣的,都是某個人想完成一件事情,只是B2B背後通常站著一整個決策小組,所以會多出更多關於規格,整合方式,長期風險的搜尋意圖,B2C則會有更多關於風格,價格範圍與評價的搜尋意圖,在規劃內容時,只要記得誰會打開這一頁,這個人手上拿著什麼樣的待辦清單,就比較不會被名詞搞混。
〈延伸閱讀:企業B2B網站SEO要怎麼執行?〉
Q4. 小網站內容不多,要先做哪幾種搜尋意圖?
可以先這樣排優先順序:
-
跟核心產品最貼近的資訊型搜尋意圖+商業型搜尋意圖
-
可以直接帶來詢問或案件的交易型搜尋意圖+本地型搜尋意圖
-
其他比較邊緣的知識型內容,再慢慢補上
先把最靠近營收、最符合實際業務的那一圈做到穩,比什麼都想寫有效多了。
Q5. 電商要先寫部落格,還是先做產品頁?
可以把兩個角色分清楚:
-
產品頁:你真的有在賣這個東西的證明(承接交易型搜尋意圖)
-
部落格:為什麼別人該先來看你,再去看別人的理由(承接資訊型與商業型搜尋意圖)
實務上可以這樣排順序:
-
先把關鍵產品頁做完整:規格、圖片、價格、常見問題
-
再規劃幾篇能把人導回產品頁的部落格文章
-
之後再慢慢拉出更完整的搜尋意圖內容地圖
〈延伸閱讀:購物網站(電商)最常失敗的十大原因〉
Q6. 如果搜尋結果看起來很混亂,看不出搜尋意圖怎麼辦?
這代表那個關鍵字本身就是「混合型搜尋意圖」,你有兩種選擇:
-
切細一點:加上「推薦、價格、哪家好、是什麼」之類的字眼再觀察
-
選一種你最想服務、也最有商業價值的搜尋意圖,專心做那一種版本
不要硬在一頁裡同時把所有搜尋意圖塞好塞滿。
Q7. 搜尋意圖跟E-E-A-T有關係嗎?
有,而且關係不小,搜尋意圖在問的是使用者想做什麼,E E A T在問的是你是不是適合幫他做這件事的人,當你針對不同搜尋意圖,穩定提供清楚,有經驗感,有案例佐證的內容,搜尋引擎會開始認定你在這個主題上具備專業性與可信度,久而久之,只要這個主題出現新的搜尋意圖,你就會自然被納入候選名單。
〈延伸閱讀:EEAT是什麼? SEO最重要的搜尋質量評估〉
結論
做關鍵字研究時,我們習慣先看搜尋量,看難度,看點擊率,但在所有數字之前,真正應該先問的是一句話:正在打這個關鍵字的人,現在想完成哪一件事,這就是搜尋意圖。
當你用搜尋意圖重新整理關鍵字清單,你會發現很多過去沒看見的現實,有些搜尋量很高的字其實不值得寫,有些主題應該拆成一整條內容線,而不是一篇通殺,有些頁面根本承接錯搜尋意圖,流量看起來不錯,業績卻沒有跟著動,問題往往不在演算法,而是路標畫錯,路口也放在不對的位置。
下一步其實很簡單,拿出你現在的關鍵字表,在每一個詞旁邊多加一欄寫下這個字背後的搜尋意圖是什麼,再檢查自己有沒有對應的頁面可以接住,沒有的先補,離成交最近的搜尋意圖優先做,當這張「搜尋意圖 × 內容地圖」被畫出來,你就不只是為了排名寫內容,而是在為真正會變成客戶的那些搜尋意圖,設計一條老闆看得懂、也走得通的變現道路。
〈延伸閱讀:為什麼都搜尋不到我的網站? 多久才能收錄?〉
〈延伸閱讀:搜尋引擎是怎樣決定關鍵字排名的?〉
(本文為達文西數位科技所有,嚴禁轉載圖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