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過去,我們搜尋答案的SOP是:輸入關鍵字 ➔ Google 給你一排「十個藍色連結」 ➔ 你自己點進去找答案。
但現在 Google AI mode 的出現,Google 將不會再只給你一個網站清單,而是變成一個能直接跟你對話、直接給你答案的超級大腦,傳統搜尋引擎在面對使用者越來越複雜的問題時,漸漸力不從心,AI mode 的出現,就是要解決這個痛點,但千萬別以為這是什麼橫空出世的新技術,事實上,這一切都是 Google 長期佈局的結果。從 2015 年第一個 AI 演算法 RankBrain 開始,到後來的 BERT 和 MUM,Google 一直在把 AI 深度整合進它的核心系統,目的就是為了更精準地理解我們到底想問什麼,所以,AI mode 是AI搜尋趨勢必然的模式。
我們正從「搜尋關鍵字」變成「直接問問題」,差別在哪?
-
「搜尋」是一個繁瑣的過程,你得想關鍵字、過濾連結、自己拼湊答案。
-
「提問」就像是直接問一個專家,然後拿到一個整理好的完整答案。
這代表使用者的胃口被養大了,他們要的是更快、更全面、更懂我的答案。在這樣的新規則下,舊的 SEO 招數顯然不夠用了,生成式引擎優化(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, GEO)因此誕生,GEO 的核心目標很簡單:不要再只想著搶排名,而是要讓自己成為 AI 生成答案時,會優先引用和參考的那個權威來源。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拆解 Google AI mode 的運作邏輯,告訴你它如何挑選資訊,並提供一套完整的 GEO 操作指南,幫助你在這場搜尋革命中活下來,還活得更好。
AI-Mode 可以直接問問題
等等,所以 AI mode 到底是什麼?
想打贏這場仗,你得先搞懂敵人的武器,AI mode 不只是搜尋頁面換了新皮膚,它是一個由頂尖技術驅動、企圖改變使用者行為的全新介面。
〈官方參考資料:meet ai mode〉
〈官方參考資料:使用 Google 搜尋的 AI 模式取得 AI 回覆〉
白話文解釋 AI mode
AI mode 是 Google 搜尋裡的一個獨立分頁,你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打開,一旦啟用,傳統的連結列表就會被一個 AI 優先的介面取代,專門用來處理那些複雜、需要來回溝通的深度問題。它的核心是一個為 Google 搜尋量身打造的 Gemini 2.5 模型,目標很明確:直接挑戰 ChatGPT、Perplexity 這些 AI 助理,給你最完整的摘要和引導。
值得注意的是,AI mode 的推出採漸進式部署,它最初於美國推出,隨後擴展至印度、英國等地,並在近期大規模開放給全球超過 180 個國家及地區(包含台灣)的“英語”使用者。雖然目前全球推廣以英文為主,但在部分地區也已支援日文、韓文、葡萄牙文等在地語言。
它跟你在一般搜尋結果最上方看到的「AI摘要(AI Overviews)」不一樣,AI摘要是被動觸發的,而 AI mode 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,在這裡,你可以問更長、更複雜的問題,跟 AI 來回聊好幾輪,它都能記住你們的對話上下文。Google 的野心非常明顯:它想把自己打造成「終極首頁」,讓你一有問題,就在這裡解決,根本不用點出去。
這徹底改變了內容網站和 Google 之間的關係。以前,SEO 的目標就像是爭取讓最多人走進你的店裡(也就是爭取點擊)。現在,你的新目標是成為 AI 這個超級店員在推薦商品時,會第一個提到的品牌。
換句話說 ➔ 走進店裡的人(點擊)或許變少了,但每個進來的人都是聽了專家推薦、真心想買東西的客人,成交率(轉換率)自然更高。
為了讓你更清楚地理解AI mode、AIO、傳統搜尋的區別,看看下面這張表:
特性 | AI mode (AI 模式) |
AI摘要 (AI Overviews / AIO) |
傳統搜尋 (Traditional Search) |
---|---|---|---|
主要目的 | 深度、對話式的探索與研究 | 針對查詢提供快速、AI 生成的摘要 | 提供一個按相關性排序的網頁資源列表 |
使用者介面 | 全螢幕的沉浸式對話分頁 | 位於傳統搜尋結果頂部的快照方塊 | 經典的「十個藍色連結」列表 |
觸發機制 | 使用者主動點擊「AI mode」分頁選擇加入 | 由 Google 演算法根據查詢和信心度自動觸發 | 所有查詢的預設體驗 |
來源引用 | 側邊欄顯示約 7 個獨立的引用網域 | 在快照內以輪播卡片形式展示來源連結 | 依據自然排名順序顯示 |
對話能力 | 高度對話式,能維持多輪對話的上下文 | 有限,提供建議的後續問題 | 無,每次搜尋都是獨立的 |
SEO 目標 | 在深度探索中成為被引用的權威來源 | 在快速摘要中被精選為特色內容 | 在搜尋結果第一頁獲得高排名 |
(手機版表格可左右滑動)
AI mode藏了什麼黑科技?
AI mode 的強大,來自於幾項關鍵技術的完美配合:
-
Gemini 2.5 模型: 這是 AI mode 的大腦,一個客製化的大型語言模型(LLM),它不只懂文字,還能理解和生成圖片、圖表,具備超強的推理能力。
-
檢索增強生成(RAG): 這項技術是 LLM 跟真實網路世界的橋樑,它讓 Gemini 模型可以抓取最新、真實的網路資訊來回答你,而不是只靠它腦中可能已經過時的舊資料。對 SEOer 來說,RAG 是最重要的環節,因為你的網站內容就是透過這個機制,才有可能被 AI 選中。
-
多模態能力: AI mode 不只會打字,你可以上傳一張手上長疹子的照片,問它「這是過敏嗎?我該怎麼辦?」,它也能生成圖表或示意圖,讓複雜的資訊一目了然。
AI mode實際上有什麼超強功能?
這些技術被打包成一系列超實用的功能,讓搜尋體驗變得更個人化、更強大。
-
深度搜尋與對話式追問: 你可以問需要好幾個步驟才能想清楚的複雜問題,然後不斷追問,AI 都能理解你們的對話脈絡,給你連貫的答案。
-
即時視覺搜尋: 你可以用手機鏡頭對準任何東西——一株植物、一道數學公式、一件商品——然後直接問它問題,搜尋不再局限於螢幕。
-
任務助理: AI mode 不只給資訊,還能幫你做事,比如直接在搜尋過程中訂餐廳、查門票,還能根據你的喜好篩選,完全不用切換 APP。
-
個人化: 如果你授權,AI mode 可以利用你的搜尋紀錄、Gmail 等 Google 服務的資料,提供更貼近你需求的客製化答案和建議。
這些功能的整合,預示著未來的 SEO 遠不止是優化文字:
AI 要能幫你訂餐廳 ➔ 就需要結構化的數據(營業時間、菜單、地點)。
AI 要能看圖辨識植物 ➔ 就需要把圖片和結構化的護理資訊(澆水頻率、光照需求)連結起來。
這意味著,未來的 SEO 成功,將高度依賴於精準的結構化資料(例如 Schema 標記)和非文字內容(圖片、影片)的優化,你的網站,正在從一個內容展示平台,變成一個讓 AI 查詢和利用的數據庫。
遊戲規則全變!AI mode 如何挑選它的資訊來源?
在 AI mode 主導的新世界裡,過去 SEOer 拼死拼活搶第一名的時代,過去了,一套更複雜、更看重聲譽的新規則正在崛起。搞懂 AI mode 怎麼篩選、評估和引用資訊,是制定有效 GEO 策略的第一步。
排名第一?抱歉,那不再是唯一目標
最關鍵的轉變是:在 AI mode 裡,能見度來自於「被引用」,而不是傳統的頁面排名。數據顯示,AI mode 引用的來源,有大約一半跟傳統搜尋結果的前十名重疊,這意味著什麼?就算你的內容沒有排在第一頁,甚至被「埋在搜尋結果的更深處」,只要 AI 覺得你寫得夠好、夠專業,你就有機會被選中,直接呈現在使用者面前,當然高排名是被優先摘要的因素,因已被演算法、使用者認可。
這背後是 Google 的深思熟慮,傳統 SEO 太專注於幾個能量化的指標(如反向連結),這讓搜尋結果過度集中在少數大網站。AI mode 刻意減少對前十名的依賴,主動納入更廣泛的來源,就是為了打破這種局面,它在尋找更多元的權威訊號,比如使用者社群的共識、特定領域的深度專業知識。
拆解「查詢扇出」機制
AI mode 挑選來源的核心機制,叫做「查詢扇出」。它的運作方式是這樣的:
你輸入一個問題 ➔ AI 不會只針對這個問題找答案 ➔ 相反地,它會把這個問題「扇出」,擴展成一系列相關的子問題和不同角度 ➔ 然後一口氣掃描多達 100 個網站,從中提取資訊 ➔ 最後綜合整理成一個詳細的摘要。
查詢扇出機制對內容策略的影響是巨大的,它獎勵的是「主題的完整性」和「語意的清晰度」,而不是傳統的「關鍵字精準匹配」。AI 會優先從那些能把一個主題解釋得最透徹、最完整的內容中提取資訊,就算這些內容沒有針對你最初的那個關鍵字做優化也一樣,簡單來說,你的內容寫得夠不夠深、夠不夠廣,現在變得比以前任何時候都重要。
AI 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內容?
那麼,到底要具備哪些特質,才能讓你的內容被 AI 青睞呢?分析顯示,AI 的選擇標準是多維度的:
-
權威與信任: AI 明顯偏愛那些公認的權威網站,像是學術機構(.edu)、政府網站(.gov)和知名新聞媒體。
-
社群信譽: 這是個巨大的轉變!AI mode 大量引用來自 Reddit、Quora 這類社群平台的內容,這表明,AI 非常看重來自真實使用者的第一手經驗和觀點。Google 也有說,使用者越來越喜歡點及提供真實聲音和第一手視角的論壇貼文。
-
主題專業知識: 來自產業部落格和利基領域的深度內容備受青睞,這證明了在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,是 AI 評估權威性的關鍵。
-
為 AI 設計的內容結構: 你的內容必須讓 AI 容易讀懂,這意味著要模組化、簡潔,並使用清晰的標題、列表和表格來組織資訊,方便 AI 快速抓重點。
-
跨網路的品牌存在感: 能見度不再只看你自己的網站,你的品牌需要在整個網路上頻繁出現,包括論壇、目錄和第三方引用。一個特別重要的訊號是**「無連結的品牌提及」**,就算沒有超連結,只要你的品牌被可信的第三方提到,就會被 AI 視為聲譽的證明。
無連結品牌提及和論壇引用的崛起,意味著品牌的社會證明正在變成一個可以量化的 SEO 指標,SEO 正在與數位公關和社群管理深度融合。現在 Google 的 AI 模型(特別是 BERT 和 MUM)已經能理解文字的上下文和情感,AI 能判斷出,在一個權威的 Reddit 子版塊中,一段關於某品牌新產品的正面討論,這就是一個強烈的權威訊號。
因此,SEOer 需要積極地在網路上激發和參與關於品牌的對話,這意味著,去 Reddit 互動、在 Quora 回答問題、鼓勵使用者評論,這些不再只是「社群管理」,而是直接影響品牌在 AI 眼中權威性的關鍵 SEO 活動。
<延伸閱讀:AI對SEO有哪些影響?7大實戰要點,教你優化AI搜尋!>
SEOer 的反擊:新時代的生存指南 (GEO 戰略)
好了,既然搞懂了遊戲規則,下一步就是制定作戰計畫,這套計畫,我們稱之為生成式引擎優化(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, GEO)。GEO 的核心目標,就是優化你的內容,讓它不只是在傳統搜尋中排名,更是為了被 AI 系統選為生成答案時的權威來源。以下,我們將圍繞四大支柱,建立一套完整的 GEO 戰略。
支柱一:內容為王,但「語意」才是王道
在 AI 時代,內容依然是王道,但寫法和組織方式必須進化。
-
從關鍵字到上下文: 忘掉關鍵字堆砌吧,現在的重點是深入理解使用者問題背後的真實意圖。AI 能理解同義詞和相關概念,所以你的內容必須提供一個主題的完整視角,而不僅僅是重複某個詞。
-
擁抱對話式與長尾查詢: 使用者跟 AI 聊天,用的是自然語言,所以,你的內容也應該用更口語化的方式來寫。重點優化那些長尾的、基於問題的關鍵字,因為這類查詢不僅更符合對話模式,通常也帶有更強的購買意圖。
-
拿出你的獨家觀點: AI 討厭那些過時、重複或抄襲的內容,品牌必須投資創造包含新鮮見解和原創研究的內容,把自己打造成 AI 會優先選擇的「權威性資源」。
支柱二:技術面打底,讓 AI 秒懂你的內容
再好的內容,如果 AI 看不懂也沒用,你需要一個能讓 AI 輕鬆理解的技術結構。
-
Schema 標記的關鍵作用: Schema 標記就像是給 AI 看的「內容說明書」,它能明確告訴 AI 你的內容是什麼。實施特定類型的 Schema,如常見問題(FAQ)、操作指南(How-To)、文章(Article)和評論(Review),能讓你的資訊結構化,極易被 AI 提取和利用。
-
優化頁面結構: 內容的組織方式至關重要,使用邏輯清晰的標題層級(H1, H2, H3)、副標題、項目符號和表格,把複雜資訊拆解成易於消化的模塊。短小精悍的段落能讓 AI 更容易抓到重點,這種結構化的方法不僅有利於 AI,也是獲取「精選摘要」的關鍵,而精選摘要本身就是 AI 答案的重要來源。
這種對結構的強調,催生了一種新的 SEO 最佳實踐:把每一篇文章都看作是一系列模組化的「問答集」,優化的基本單位不再是整個頁面,而是頁面裡的單個段落或答案區塊。AI mode 和 AI摘要正是透過從多個來源中提取「段落」和「要點」來拼湊答案的,因此,成功的內容策略不再是寫一篇流暢的長文,而是設計一個由一系列明確問答組成的頁面。例如,一篇關於「退休儲蓄」的文章,應該用「什麼是羅斯 IRA?」、「我該存多少退休金?」等 H2 標題來組織,每個部分都為該問題提供一個簡潔而完整的答案。
<延伸閱讀:AI Overview 是什麼? 讓Google幫你用AI摘要答案!>
支柱三:建立權威,E-E-A-T 依然是聖經
E-E-A-T(經驗、專業、權威、可信)在 AI 時代不但沒過時,反而變得更加重要。
-
讓專家站出來: 在文章中明確標示作者,提供詳細的作者簡介,包括其資歷、證書和專業背景,並附上社群媒體連結,這能向 AI 和使用者證明資訊來源的可靠性。
-
做到極致的透明度: 創建內容詳實的「關於我們」頁面,詳細介紹品牌歷史和團隊,公開你的編輯政策、事實核查流程。記住,E-E-A-T 依然是所有優化工作的基石。
E-E-A-T 的概念本身也在進化,從針對單一內容,演變為針對實體,Google 官方曾表示,AI 將推動搜尋「從答案走向旅程」,這暗示著它可以追蹤使用者如何與某個品牌或專家在不同平台互動,Google 正在為個人作者和品牌建立一個聲譽分數。一個在網路安全領域,其文章、論壇發言、新聞採訪持續被引用和討論的作者,將被 AI 視為該領域的權威。
<延伸閱讀:EEAT 是什麼? SEO最重要的搜尋質量評估>
支柱四:刷存在感,讓品牌聲量遍佈全網
品牌的權威性,是由整個網路共同定義的,而不僅僅是你自己的網站。
-
走出自家網站: 積極地在高權威網站、產業論壇和專業目錄上建立你的品牌形象,目標是讓你的品牌被整個網路中值得信賴的第三方提及和引用。
-
融入社群: 參與 Reddit、Quora 等平台上的相關討論,透過提供有價值的見解來建立專業形象,並產生 AI mode 所看重的真實、使用者生成的訊號。這不僅能建立品牌聲譽,還能讓你直接了解目標受眾在用什麼語言討論他們的痛點。
流量不見了?別慌!解讀 AI 時代的 SEO 新指標
AI mode 的興起,特別是零點擊搜尋的增加,讓很多 SEOer 感到焦慮:如果使用者在搜尋頁就得到答案,根本不點進我的網站,那我還做什麼 SEO?我們該如何評估 SEO 的投資回報率?
流量去哪了?更少點擊,但品質更高!
關於 AI 搜尋對流量的影響,市場上有兩種聲音,一方面,有研究指出有AI 增強的搜尋結果頁面會導致首頁點擊率(CTR)下降近34.5%,許多網站管理員也確實觀察到自然流量下滑。
但另一方面,Google 在 2025 年 8 月的官方聲明中卻說,「來自 Google 搜尋的總體自然點擊量年比相對穩定」,而且「平均點擊品質有所提升」。Google 所謂的「高品質點擊」,指的是那些點進來後不會馬上跳走,真正對你的內容感興趣的訪客。這兩種說法其實不矛盾,可以歸結為一個核心概念:「更少的點擊,但訪客品質更高」。
這個理論認為 ➔ AI 特別擅長回答那些位於行銷漏斗頂端的資訊型問題 ➔ 對於這類問題,AI摘要或 AI mode 可以直接給出答案,導致這部分流量的點擊下降 ➔ 然而,對於那些處於漏斗中後段、帶有更強商業意圖的使用者,AI 摘要反而扮演了「篩選器」的角色 ➔ 當這些使用者在看過摘要後仍然選擇點擊,他們通常帶著更明確的目的而來,因此這些點擊更有可能轉換。
這對數位媒體的商業模式構成了巨大挑戰,許多依賴廣告收入的媒體網站,過去靠大量資訊型內容來衝高瀏覽量,現在這部分流量被 AI 攔截,他們的收入來源正受到直接威脅。這迫使他們必須轉型:要麼創造出獨特到能持續被 AI 引用的內容,要麼專注於能帶來高價值點擊的內容(如產品評測、深度比較),要麼開發新的收入模式(如訂閱、聯盟行銷)。
你的 SEO 新成績單
既然遊戲規則變了,只盯著自然搜尋流量這個指標顯然不夠,你需要一套新的成績單,把焦點從虛榮指標轉向真正的商業影響。
從流量轉向能見度: 你的首要指標不再只是來了多少人,現在你必須追蹤:
-
AI 摘要中的聲量佔有率: 在你的目標主題中,你的品牌在 AI 答案裡被提到了幾次?
-
品牌引用追蹤: 監控全網範圍內帶連結和無連結的品牌提及,以此量化你的品牌聲譽。
-
曝光佔有率: 就算沒帶來點擊,曝光本身也成為衡量品牌能見度的重要指標。
聚焦於最終結果:
-
自然搜尋的轉化率: 這成為衡量點擊品質的終極標準,你獲得的點擊,是否正以更高的比率轉化?
-
潛在客戶品質: 追蹤來自搜尋流量的潛在客戶品質,驗證「更高品質訪客」的理論。
這種衡量標準的轉變,也要求 SEO 報告從單純的績效儀表板,進化為戰略情報簡報,SEO的價值,不再單只是「我們這個月增加了 X 次點擊」,而是「我們正在塑造 AI 對我們市場的理解」。
你需要向老闆展示的,不單是流量折線圖,而是這樣的質化分析:「這是客戶向 AI 提出的關於我們產品的五大問題,其中三個,AI 引用了我們的對手。這是我們的計畫,我們要用更權威的內容取代他們,讓我們自己成為被引用的權威。」
迎接 AI mode,與你的專屬大腦共舞
Google AI mode 的推出,代表搜尋引擎不再只是個工具,它正在變成一個能與你對話、為你規劃、甚至幫你執行任務的第二個大腦,AI mode 的出現模糊了搜尋、提問之間的界線,它能夠理解複雜的對話、處理圖片和聲音等多重資訊,並將來自網路的龐大內容,即時綜合成一個針對你問題的答案。成功的關鍵不再是單純地讓使用者找到你的網站,而是讓你的內容、數據和觀點,成為 AI mode 在組建答案時不可或缺的原料。
<延伸閱讀:LLMS.TXT 終極指南:你的網站需要一份「AI 說明書」>
(本文為達文西數位科技所有,禁止文圖使用)